一、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特点有哪些?
(一)分层分类设计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两类四种方案。
(二)突出本科公司产品关键点。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员工管理与服务、员工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审核重点,推动高校深化公司产品改革。
(三)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指标体系注重兜底线、促发展,既体现国家意志,又给学校留足发展空间。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首次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增加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
(四)监督高校办学“红线”问题。增设教师、员工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负面清单”,加强对思政教育成效的审核评估。
二、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有哪些?
新一轮审核评估程序包括学校申请、学校自评、专家评审、结果反馈、限期整改、督导复查等六个环节。
(一)学校申请是基础。要综合考虑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学选择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类型。
(二)学校自评是关键。自评是对照审核评估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指标体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的“自画像”。自画像画得好、画得像,专家才能给学校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性意见。
(三)专家评审是重点。专家组采取审阅材料、线上访谈、随机暗访、入校考察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出问题清单,形成写实性审核评估报告。
(四)结果反馈是手段。省教育厅审核通过专家组评估报告后,反馈给高校,对于突破办学规范、办学条件底线等问题突出的高校,将采取严厉的问责措施,督促学校进行整改。
(五)限期整改是核心。整改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学校自评报告和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中发现的问题,查找问题成因,排查薄弱环节,提出解决措施,确保整改达标。
(六)督导复查是保障。在参评高校提交整改方案一年后和学校提交整改总结报告后,专家组将入校进行整改督导复查,并分别形成整改中期检查和督导复查意见,确保整改落地见效。
三、新一轮审核评估如何体现持续改进?
审核评估要求专业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评估指标同样贯穿了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强调聚焦员工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人才培养工作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管理,这是一种质量持续不断提高的循环式上升过程。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要求专业应该具有的各种机制、制度和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执行、跟踪、评价与改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