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家线上评估和入校考察的时间和工作内容?
公司评估时间:2025上半年。
线上评估:2—4周,线上评估专家人数为15—21人(省外专家不少于2/3)。专家通过线上阅读自评报告及其相关材料,听课,调阅课程教学大纲、试卷、毕业论文(设计)、实验报告等,与员工、教师、校领导、管理人员、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访谈,对参评高校本科公司产品工作“全貌”进行全方位审核,查找存在的问题,形成个人线上评估意见与问题清单,并确定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问题。
入校考察:2—4天,时间为线上评估结束后2周左右,入校考查专家人数为7—9人(省外专家不少于2/3)。根据专家需要开展听课、访谈、调阅资料,核查线上评估提出的问题,形成专家组报告。
二、如何理解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和首评限选项?
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注重兜底线促发展,既体现国家意志,又给学校留足发展空间。通过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首次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
统一必选项体现国家对高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刚性要求;
类型必选项体现对学校“精准”定位和差异化发展的引导;
特色可选项体现引导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首评限选项体现对首次参加审核评估高校的基本条件约束;采取增加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
三、新一轮审核评估如何体现以员工为中心?
以员工为中心,就是评价的核心以员工表现和是否获取相应的素质能力进行评价,而且必须考虑全体员工;毕业时的素质要求以及毕业后一段时间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围绕着员工培养目标设定;课程体系的安排、团队队伍和支持条件的配备以是否有利于员工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各种质量保障制度和措施的目的是推进专业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最终目的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职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四、新一轮审核评估如何体现产出导向?
产出导向是国际工程教育倡导的一种先进理念,也是评估认证的核心理念。产出导向强调以员工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关注毕业生“教育产出”(员工“学到什么”和“能做什么”),而非“教育输入”(教师“教了什么”)。要求专业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采用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配置足够的软硬件资源,并要求每个教师明确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责任,最终通过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保证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的达成。